漏面賊
成語(Idiom):漏面賊(lòu miàn zéi)
發音(Pronunciation):lòu miàn z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盜賊在作案時沒有戴面具,容易被人識破身份或被抓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漏面賊是由“漏面”和“賊”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漏面指沒有遮住面部,賊指盜賊。漏面賊形容盜賊在犯罪行為中沒有戴面具或遮住面部,使得自己的真實身份容易被人識破或被抓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犯罪者沒有采取措施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容易被人發現或抓住。也可用于比喻做事不謹慎或隱藏不好,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實意圖或目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明代小說《水滸傳》中有一位叫李逵的英雄人物,他在打劫的時候從不戴面具,因此被稱為“漏面賊”。這個成語就是由李逵的故事演變而來的,后來被用來形容犯罪者沒有遮住面部,容易被人識破身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偷真是個漏面賊,居然在沒有遮掩自己面部的情況下進入了居民樓。
2. 老王一直表現得很正直,沒想到他竟然是個漏面賊,這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漏面賊與沒有戴面具的盜賊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犯罪、隱藏身份相關的成語,如“戴帽子的人”、“畫蛇添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偷東西的人真是個漏面賊,他沒有戴面具,所以很快就被抓住了。
2. 初中生:他原本打算偷竊的時候沒有戴面具,結果成了漏面賊,被人發現了真實身份。
3. 高中生:這個電影中的主角是個漏面賊,他在犯罪過程中沒有遮住面部,最終被警察逮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