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毫厘失千里
成語(Idiom):惜毫厘失千里
發音(Pronunciation):xī háo lí shī qiān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對細小事物不放過任何細節,以防止可能的巨大損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源自于《莊子·外物》:“毫厘之失,差以千里?!逼渲?,“毫厘之失”指的是非常微小的誤差或疏忽,而“差以千里”則表示這個微小的錯誤可能會導致巨大的偏差或損失。因此,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對細節的重視和小心謹慎的態度,以避免可能的嚴重后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工作、生活中對細節的重視和小心謹慎的態度。也可以用來勸告他人在做事情時要注重細節,避免可能的損失或錯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莊子的寓言故事。莊子告訴一個關于一個守門人的故事。這個守門人非常注重細節,連一根毫毛的偏差都不允許。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蚊子停在了門上,他非常小心地用細細的毛筆將蚊子畫在了門上,以免誤傷了蚊子。然而,他的小心卻導致了巨大的損失,因為門上多了一點點的顏色,使得門的主人誤以為有人在門上刻字,最終導致了他失去了工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惜毫厘失千里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惜”表示重視、珍惜,“毫厘”表示非常微小的誤差或疏忽,“失”表示損失、錯誤,“千里”表示巨大的距離或損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總是非常細心,惜毫厘失千里。
2. 做事情要注意細節,千萬不能惜毫厘失千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的含義和故事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守門人小心地畫蚊子的故事,以及由于他的小心導致的巨大損失,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莊子的其他寓言故事,以及其他與細節和小心謹慎相關的成語,如“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在寫字的時候總是想惜毫厘失千里,以防止出錯。
2. 初中生(12-15歲):我們在做實驗時必須要惜毫厘失千里,以確保結果的準確性。
3. 高中生(15-18歲):面對考試,我會惜毫厘失千里地仔細檢查每一道題目,以避免疏忽導致失分。
4. 大學生(18歲以上):在工作中,我們應該惜毫厘失千里地對待每一個細節,以確保項目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