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熾
基本解釋
很猖獗,很囂張。《詩·小雅·六月》:“ 玁狁 孔熾,我是用急。” 毛 傳:“熾,盛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戎蠻孔熾,是殛是誅。” 宋 王禹偁 《長洲縣令廳記》:“洎王道云亡,霸圖孔熾,大小相併,強弱相攻,區區子男,宗廟不保。” 明 范濂 《云間據目鈔》卷三:“倭駕千艘東下,聲勢孔熾。”
成語(Idiom):孔熾
發音(Pronunciation):kǒng c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出眾、學問高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孔熾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孔”指的是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稱為“圣人”;“熾”表示火焰熊熊、光輝熾烈。孔熾的基本含義是指人才出眾、學問高深,形容人的才華和學識如火焰般熾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孔熾常用于形容學問淵博、才華出眾的人。可以用來夸獎學術界、文化界的杰出人才,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某個領域有著卓越的成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孔熾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孔子世家》。相傳孔子的學問和思想非常高深,他的弟子們都對他非常崇拜,認為他的學問就像熊熊燃燒的火焰一樣熾烈。后來,人們就用“孔熾”來形容學問高深、才華出眾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學識淵博,真是個孔熾之人。
2. 這位教授的研究成果豐富,堪稱學界的孔熾。
3. 他年紀輕輕就在音樂界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可謂是孔熾之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孔子的學問和思想如同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非常熾烈,從而聯想到“孔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對教育的貢獻,深入學習中國古代文化和哲學。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想成為一個孔熾,能夠學好各門功課。
2. 初中生:他的數學成績一直非常好,真是個孔熾之才。
3. 高中生:她的音樂才華很出眾,被老師稱為音樂界的孔熾。
4. 大學生:他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界有很高的影響力,被譽為當代的孔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