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苦
成語(Idiom):厭苦(yàn kǔ)
發音(Pronunciation):yàn k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厭惡痛苦,不愿忍受痛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對痛苦感到厭惡,不愿意忍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表達對痛苦、苦難的厭惡和不愿意忍受的情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楊震傳》中有一則故事:楊震曾任官時,因為擔心軍隊的糧食供應,每天都親自檢查糧倉。有一天,他發現倉庫里的糧食已經變質,于是他大怒并下令將負責糧食儲存的官員杖責。這個故事中的“厭苦”指的是對糧食變質的痛苦感到厭惡和不愿忍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現狀厭苦不堪,決定要做出改變。
2. 她厭苦于每天重復的工作,渴望有新的挑戰。
3. 學習是一種厭苦的過程,但只有經過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厭苦”與“厭惡痛苦”聯系起來,形象地表達對痛苦的厭惡和不愿忍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痛苦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忍辱負重”、“痛不欲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厭苦吃苦瓜,它太苦了。
2. 小學生:我厭苦練習鋼琴,每天都要堅持練習很久。
3. 初中生:我厭苦學習數學,總是算不對題目。
4. 高中生:我厭苦為了高考而奮斗,感覺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結果。
5. 大學生:我厭苦找工作,面試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我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