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圍監
基本解釋
戲封帳子的官。 宋 陶穀 《清異錄·夏清侯傳》:“ 秦王 有寒疾,不可以風, 席溫 再幸,兼拜 羅大周 為斗圍監。”
成語(Idiom):斗圍監(dòu wéi jiān)
發音(Pronunciation):dòu wéi j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爭斗、爭辯時互相圍住,無法解決問題,陷入僵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斗圍監是由“斗”、“圍”、“監”三個字組成。斗指爭斗、爭辯,圍指圍住、包圍,監指官府、法院。成語中的“斗圍監”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在爭斗時互相圍住,無法解決問題,進而陷入僵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爭論激烈、爭斗不休的情況,特別是在爭論中雙方無法達成共識,進而導致問題無法解決的情況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斗圍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呂洞賓斗圍監》一文中。故事中,呂洞賓是一個道士,他在一個村莊中與人爭論,雙方互相圍住,無法解決問題。最后,呂洞賓利用巧妙的方法打破僵局,解決了問題。這個故事成為了斗圍監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斗圍監屬于形象地描述的成語,由三個意義相關的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在會議上斗圍監,爭論了一整天,最終沒有達成任何共識。
2. 這場辯論變成了一場斗圍監,雙方都堅持自己的觀點,沒有任何進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斗圍監的場景形象化地描繪在腦海中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兩個人爭論時互相圍住,無法解決問題,就像是困在一個監獄中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例如斗轉星移、斗米尺布等,來拓展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小明和小紅在玩具上斗圍監,爭論誰先玩,最后老師幫他們解決了問題。
2. 小學生:我們班上有時候會在數學問題上斗圍監,老師會幫我們找到正確的答案。
3. 初中生:在班級競選班長的時候,同學們經常會斗圍監,爭論誰更適合擔任班長的職責。
4. 高中生:在辯論賽中,兩隊選手經過激烈的斗圍監,展示了出色的辯論技巧和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