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許
基本解釋
猶言如許、如此。《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浩周 之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此鼠子自知不能保爾許地也。” 宋 楊萬里 《自音聲巖泛小舟下高溪》詩:“舟穩何妨小,波恬爾許平。” 郭沫若 《南冠草》附錄《夏完淳》:“故余意以為《吳志》較為真切,且倉卒自縊之人,不會有爾許閑暇咬文嚼字也。”
成語(Idiom):爾許
發音(Pronunciation):ěr x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爾許指的是對某人或某事情有所保留或保持疑慮的態度,不完全相信或不全然同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爾許是由“爾”和“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爾”是指代第二人稱,表示對某人;“許”表示心中的疑慮或保留態度。因此,爾許表示對某人或某事情持有保留意見,不完全相信或不全然同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爾許常用于表達對他人的觀點、意見或承諾持有保留態度的情況。例如,在商業談判中,一方對另一方的承諾持有保留態度,可以使用爾許來表達這種不完全相信的情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紅樓夢》中有一段描寫賈母對賈璉的態度的話:“我這里爾許你,你不許爾許我。”意思是賈母對賈璉有所保留,但賈璉不能對賈母有所保留。這句話后來演變為成語“爾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爾許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計劃持有爾許的態度。
2. 我對他的話只能持有爾許的態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爾許”與“保留”聯系起來,記住爾許表示對某人或某事情保留意見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態度和觀點相關的成語,如“半信半疑”、“半推半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他說的故事只能持有爾許的態度。
2.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的提問持有爾許的態度,需要我們提供更多證據。
3. 高中生:我對政府的政策持有爾許的態度,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