杼斗
成語(Idiom):杼斗
發音(Pronunciation):zhù d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工作勤奮,不辭勞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杼斗,古代紡織用具,杼為紡線的竹筒,斗為紡線的竹夾,用于紡織工作。成語“杼斗”比喻勤勞努力工作,不辭辛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勤奮努力,不畏艱辛的工作態度。可以用于表揚他人的工作態度,或者自我激勵,鼓勵自己要勤奮工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杼斗”最早出自《左傳》。在春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杼的人,他勤奮努力,不辭辛勞地工作。他每天早上第一個到達工作崗位,晚上最后一個離開。因為他的勤奮和努力,他的工作成績非常出色,得到了許多人的贊賞。后來,人們就用“杼斗”來形容勤奮工作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杼斗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兩個單獨的詞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杼斗之才,每天都工作到很晚。
2. 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努力工作,做一個杼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杼斗”與勤奮工作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杼在工作,一絲不茍地努力紡線,形象地表達了勤奮努力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勤奮工作相關的成語,如“勤能補拙”、“鍥而不舍”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杼斗一樣勤奮學習,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長是個杼斗,每天都幫助老師做很多事情。
3. 高中生:我爸爸是個杼斗,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為家庭付出了很多。
4. 大學生:只有像杼斗一樣勤奮工作,才能取得好的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