鬩蹄
成語(Idiom):鬩蹄(xì tí)
發音(Pronunciation):xì t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爭斗、爭吵不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鬩蹄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鬩”指相互爭斗,爭吵,而“蹄”則指馬蹄,比喻相互踩踏。鬩蹄形容兩方爭斗不休,不相讓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鬩蹄常用于形容兩個或多個人之間的爭吵、爭斗,沒有停止的跡象。可以用于描述政治、商業、家庭等不同場景中的爭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鬩蹄的成語起源于《史記·酷吏列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一位名叫張君的官員被指控貪污受賄,他的同事們對此表示質疑。張君為了辯解自己的清白,拿出了一對馬蹄,說這是他的全部財產。同事們不相信他的說辭,認為他只是想轉移注意力,于是紛紛指責他。從此以后,“鬩蹄”成為了形容爭吵不休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從小就鬩蹄,一點都不和睦。
2. 這兩個公司一直在鬩蹄,爭奪市場份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馬蹄踩踏的聲音,表示爭吵不休的情況。可以想象兩個人爭吵時腳步聲不斷,形成鬩蹄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爭吵、爭斗相關的成語,如“爾虞我詐”、“爾虞我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兩個同學經常鬩蹄,老師都不喜歡他們。
2. 初中生:班里的兩個學生一直鬩蹄,導致班級氣氛很緊張。
3. 高中生:政治課上,同學們就一些問題鬩蹄爭論不休,課堂變得很熱烈。
4. 大學生:社團選舉期間,不同候選人的支持者鬩蹄爭奪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