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
基本解釋
(1).古代哲學家稱最原始的混沌之氣。謂太極運動而分化出陰陽,由陰陽而產生四時變化,繼而出現各種自然現象,是宇宙萬物之原。《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穎達 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 宋 代理學家則認為“太極”即是“理”。《朱子語類》卷七五:“太極只是一箇渾淪底道理,里面包含陰陽、剛柔、奇耦,無所不有。”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謂太極也。”
(3).謂天宮,仙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七二:“時路烏足爭?太極可翱翔。” 晉 葛洪 《抱樸子·吳失》:“園囿擬上林,館第僭太極。”《云笈七籤》卷八:“太極有元景之王,司攝三天之神仙者也。”
英文翻譯
1.the Great ultimate; Supreme pole; Tai Ji
太極(tài jí)
發音:tài jí
基本含義:太極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的是宇宙中的兩種相對而又統一的力量,即陰和陽。太極哲學認為,陰陽相互依存、相互轉化,構成了宇宙萬物的根本原理。
詳細解釋:太極是一種哲學思想,也是一種身體運動的練習方法。在哲學層面上,太極指的是宇宙中存在的兩種對立而統一的力量,陰和陽。陰代表負面、陰暗、柔弱的一面,陽代表正面、明亮、強大的一面。太極認為,陰陽兩種力量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并且存在于宇宙萬物中。在身體運動層面上,太極是一種以柔和緩慢的動作為主的武術和健身運動。太極拳是太極運動的代表,通過緩慢而流暢的動作,調節呼吸和身體的平衡,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使用場景:太極這個詞語常用于描述事物的變化和平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兩個相對的方面,例如“事物的發展是由太極的陰陽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心境和行為,例如“他的心態很太極,始終保持平和”。
故事起源:太極的概念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哲學經典《易經》中。《易經》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其中闡述了太極的哲學思想。后來,太極的概念逐漸發展成為一種身體運動的練習方法,即太極拳。
成語結構:太極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太”和“極”兩個字組成。
例句:
1. 他的思維太極,總是能夠看到問題的兩個方面。
2. 這個公司的發展是由太極的陰陽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記憶技巧:可以將太極的概念與陰陽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思想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圖像。例如,可以想象太極的標志圖案,其中黑色部分代表陰,白色部分代表陽,兩者相互融合、相互轉化。這樣的圖像可以幫助記憶太極的含義和概念。
延伸學習:如果對太極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太極拳或其他太極運動的技巧和理論。太極拳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身體運動,通過練習太極拳可以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平衡性和心理的平和。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喜歡畫太極的圖案,黑白相間,很有意思。
中學生:我覺得學習應該像太極一樣,保持平和的心態,才能取得好成績。
大學生:在面對困難時,我常常告訴自己要太極,保持平衡和冷靜,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