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穢
基本解釋
(1).猶污穢。《后漢書·列女傳·班昭》:“盥浣塵穢,服飾鮮絜,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為婦容。”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脯臘》:“取香美豉,別以冷水,淘去塵穢。”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 露西 ﹞一面笑說:‘來,來,念出來讓我們聽聽,讓我也洗一洗行旅的塵穢’。”
(2).污染,沾污。《三國志·魏志·衛臻傳》“子 烈 嗣”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烈 二弟 京 楷 ,皆二千石。 楷 子 權 …… 權 作 左思 《吳都賦》敍及注。敍粗有文辭,至於為注,了無所發明,直為塵穢紙墨,不合傳寫也。”《魏書·釋老志》:“其於污染真行,塵穢練僧,薰蕕同器,不亦甚歟!”
(3).用作謙詞。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詩啟》:“自以為廢滯潦倒,不復以文字有聞於人矣;曾不知好事者,抉摘蒭蕪,塵穢尊重。”
成語(Idiom):塵穢(chén huì)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 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世俗的污穢、骯臟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塵穢一詞源于《論語·子罕篇》中的一句話:“君子去塵穢,小人追塵穢。”塵穢指的是世俗的骯臟、不潔之物,代表了一種精神和道德上的清潔和高尚。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追求高尚品質和道德修養,遠離低俗、骯臟的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塵穢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質、行為或環境的清潔與污穢。可以用來表達對高尚品質的追求,以及對低俗、骯臟事物的厭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的齊國。有一位名叫子罕的學者,他非常追求高尚的品質和道德修養。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個小人,小人身上沾滿了塵土和污垢。子罕不禁感嘆:“君子去塵穢,小人追塵穢。”這句話后來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高尚的人追求清潔和遠離骯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追求高尚的品質,對塵穢的事物毫不留戀。
2. 這個社區環境非常塵穢,需要加強衛生管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塵穢”這個成語與清潔和骯臟的概念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追求高尚品質,遠離骯臟的事物,保持清潔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道德修養、品質追求相關的成語,如“清廉自持”、“高尚品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干凈的環境,不喜歡塵穢的地方。
2. 初中生:我們應該追求高尚的品質,遠離塵穢的行為。
3. 高中生:他的人品非常高尚,從不沾染塵穢。
4. 大學生:社會上有太多的塵穢現象,我們應該努力改變。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