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賦
基本解釋
◎ 田賦 tiánfù
[land tax] 舊時按土地征收的賦稅
英文翻譯
1.feudal land tax
詳細解釋
按田畝征收的賦稅。 魯宣公 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稅畝”是我國歷史上記載的征田賦之始。以后或稱租,或稱稅,名目累變;或收實物,或收銀錢,時有不同,然歷來為封建王朝的主要收入。《左傳·哀公十一年》:“ 季孫 欲以田賦,使 冉有 訪諸 仲尼 。” 楊伯峻 注:“此為田畝稅。”《元史·王構傳》:“時南士有陳利便請搜括田賦者,執政欲從之。 構 與平章 何榮祖 共言其不可,辨之甚力,得不行。” 王闿運 《與曾侍郎言兵事書》:“今請一切罷捐輸釐金鈔票官錢之法,而專務田賦,兼行官商,則弊輕而可久。”
成語(Idiom):田賦
發音(Pronunciation):tián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農民交納給國家的田地稅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田賦是古代中國農民交納給國家的田地稅賦。在古代,農民每年都需要將一部分農田的收成交給國家作為稅賦。這個成語用來形容農民被高額的稅賦壓迫和剝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農民被高額稅收壓迫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或組織被過高的負擔所壓迫。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田賦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曲禮上》中,其中有一段描述了古代農民交納田地稅賦的情景。這個詞語后來逐漸演變成成語,用來形容人們被高額稅賦壓迫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田賦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農民們為了交納高額的田賦,艱難地勞作著。
2. 這個國家的稅收政策如此苛刻,讓人感受到了田賦的重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田地和賦稅的概念聯系起來,想象農民在田地中勞作的辛苦和交納稅賦的壓力,來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農民的生活和稅收制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農民爺爺每年都要交田賦給國家。
2. 初中生:農民為了交納高額的田賦,日夜辛勤勞作。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的稅收政策讓農民背負著沉重的田賦負擔。
4. 大學生:田賦的重壓使得農民難以維持自己的生計。
5. 成年人:我們應該關注農民的生活,減輕他們的田賦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