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簿
成語(Idiom):賬簿
發音(Pronunciation):zhàng b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賬簿是指用來記錄賬目、財務收支的簿冊。在成語中,賬簿常用來比喻記錄人的過錯、罪惡等不可磨滅的證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賬簿”常用來形容過錯、罪行等無法抹去的證據。這里的“賬簿”指的是記錄賬目的簿冊,意味著過錯、罪行等被記錄下來后就無法抹去,將成為永久的證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當有人犯下錯誤或犯罪時,可以使用成語“賬簿”來形容這些錯誤或罪行將永遠被記錄在案,無法抹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賬簿”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哀公二十三年》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魯國的哀公得知自己的弟弟季孫將要謀反,但因為季孫是其親弟,哀公不忍殺害他。于是,哀公決定讓季孫自殺,但在此之前,哀公先讓季孫寫下自己的謀反計劃,作為“賬簿”留下來。這樣,即使季孫死后,他的罪行也將成為永久的證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謂語 + 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犯罪行為已經留下了賬簿,無法抹去。
2. 這次失職事件給他留下了一個賬簿,將永遠成為他職業生涯中的污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賬簿”想象成一本記錄著人的過錯和罪行的簿冊,一旦寫下就無法抹去,成為永久的證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法律、道德、責任等相關的成語,例如“一手遮天”、“罪魁禍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偷了同學的鉛筆,這是我的賬簿,我做錯了。
2. 初中生:他作弊被老師發現了,這次考試留下了他的賬簿。
3. 高中生:他們盜竊了商店的商品,攝像頭拍下了他們的賬簿。
4. 大學生:公司的財務丑聞曝光后,高層管理人員的賬簿也被公之于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