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攝
成語(Idiom):鎮攝(zhèn shè)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 s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控制和約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鎮攝指的是通過控制和約束來使事物保持穩定,防止其失控或脫離正常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管理、治理和控制事物的過程,也可以用來指責某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齊國大夫季康子對他的兒子進行教育的事情。季康子用一根繩子在門柱上掛了五個鐘,然后叫兒子去搖動鐘。兒子搖動第一個鐘時,其他的鐘也會搖動,季康子就告訴他:“你這樣搖動鐘,就是在鎮攝。”這個故事成為了“鎮攝”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管理者很擅長鎮攝團隊,使得工作效率很高。
2. 他的冷靜和鎮攝能力使得緊急情況得到了有效控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鎮攝”與“控制和約束”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用繩子把一切都牢牢地控制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管理、控制相關的成語,如“駕馭”,“牽制”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鎮攝了我們的課堂紀律,讓我們能夠集中注意力。
2. 初中生:家長應該能夠鎮攝孩子的不良行為,幫助他們成長。
3. 高中生:政府需要鎮攝社會不穩定因素,維護社會的穩定。
4. 大學生:作為班長,我要鎮攝好班級的秩序,保證學習氛圍的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