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振振有辭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 zhèn yǒu c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說話自信、理直氣壯,語言有力,能夠令人信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振振有辭是由“振振”和“有辭”兩個詞組成的,表示一個人在說話時語氣驕傲,自信滿滿,用詞犀利,能夠說服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振振有辭常用來形容那些口才好,能夠巧妙地運用語言說服他人的人。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義,表示該人過于自信,可能會用言辭欺騙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漢書·董仲舒傳》,董仲舒是西漢時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在講學時,總是言辭激昂,充滿自信,能夠很好地說服他人。后來,人們用“振振有辭”來形容他的演講風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振振有辭屬于“動詞+動詞+形容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辯論中振振有辭,很快就說服了大家。
2. 這個銷售員振振有辭地向顧客推銷產品,結果成功地簽下了一份大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振振有辭”與自信、說服等概念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振臂高呼,用自信而有力的言辭說服他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說話、自信、說服相關的成語,例如“口若懸河”、“理直氣壯”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振振有辭地向同學們介紹了自己的作品,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2. 初中生(13-15歲):那個同學振振有辭地向老師解釋自己的遲到原因,但老師還是不相信他。
3. 高中生(16-18歲):這位辯論隊的成員振振有辭地駁斥對方的觀點,贏得了比賽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