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基本解釋
◎ 風尚 fēngshàng
[prevailling custom] 社會風貌與時尚
樹立新風尚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prevailing custom [practice; habit]
詳細解釋
(1).氣節。《晉書·傅玄傅咸等傳贊》:“ 長虞 剛簡,無虧風尚。”《魏書·崔子朗傳》:“涉獵經史,少溫厚,有風尚。”
(2).風格。《明史·文苑傳三·陸師道》:“人謂 徵明 四絶,不減 趙孟頫 ,而 師道 并傳之,其風尚亦畧相似。”
(3).風氣;習俗。《宋書·臧燾傳》:“良由戎車屢警,禮樂中息,浮夫恣志,情與事染,豈可不敷崇墳籍,敦厲風尚。” 宋 陶穀 《清異錄·迎年佩》:“ 咸通 后,士風尚:於正旦未明,佩紫赤囊,中盛人參、木香,如豆樣,時時傾出嚼吞之,至日出乃止,號迎年佩。” 清 惲敬 《南田先生家傳》:“后 南田先生 負重名,羣從子弟皆作畫,遂成風尚。”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大約就是因為山水比較清秀的原故罷,一般的人文風尚比起鄰近的村鎮也覺稍有不同。”
成語(Idiom):風尚(fēng shàng)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sh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風尚指的是一種社會風氣、流行趨勢或時尚潮流。它是指人們在特定時期對待事物的態度、行為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的總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風尚是指一種流行的時尚或行為準則,它代表了一群人的共同追求和價值觀。風尚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它可以影響人們的行為、思維方式和審美觀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風尚通常用于描述社會、文化、藝術等領域中的潮流趨勢和流行現象。它可以用于描述服裝、音樂、藝術、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流行趨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二十九年》中有一句“風尚好惡,不可不慎也”,意思是說人們對于風尚的好惡評價是很重要的,不能不慎重對待。這是風尚這個詞最早的記載和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風尚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餐廳的風尚很受年輕人的喜愛。
2. 他的穿著風尚總是引領潮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風尚”兩個字分開記憶,將“風”字與流行的風向聯系在一起,將“尚”字與時尚的“尚”字聯想在一起,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時尚雜志、關注流行趨勢的社交媒體賬號等方式來進一步了解風尚的概念和發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的風尚是流行的卡通形象。
2. 初中生:他的穿衣風尚非常時尚。
3. 高中生:我覺得風尚是由時尚潮流和個人品味共同決定的。
4. 大學生:他的行為風尚在同齡人中很受歡迎。
5. 成年人:我們應該追求一種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