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籥
成語(Idiom):鳴籥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y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吹奏樂器,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鳴籥是指吹奏樂器時發出的悅耳聲音,也可以用來形容文章或言辭動聽、優美。這個成語強調了聲音的美妙和引人入勝的特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鳴籥常用來形容音樂、歌聲、演講等具有美妙聲音的場景,也可以用來形容文章或言辭優美動聽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段描述了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一只蝴蝶的故事,“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在這句話中用到了“鳴籥”,形容了蝴蝶飛舞時發出的悅耳聲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鳴籥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吹奏的長笛聲音如鳴籥般動聽,讓人陶醉其中。
2. 這篇文章的文字優美動人,可謂是文人墨客的鳴籥之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鳴籥的發音“míng yuè”與美妙的音樂聲音聯系起來,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樂器和音樂文化,以及其他形容聲音美妙的成語,如“鸞鵠在庭”、“鐘鳴鼎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聽到了一只小鳥的歌聲,就像鳴籥一樣美妙。
初中生:他吹奏的薩克斯風聲音如鳴籥般動聽。
高中生:這首歌的旋律和歌詞都很優美,可以說是現代音樂的鳴籥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