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掾
基本解釋
即糾曹。 唐 元稹 《有唐贈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銘》:“公乃悉出所餘,命糾掾以下均取之。”參見“ 糾曹 ”。
成語(Idiom):糾援
發音(Pronunciation):jiū y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糾正、改正錯誤,幫助他人解決困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糾援是由糾和援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糾有糾正、改正之意,援有幫助、支援之意。糾援的含義是指糾正他人的錯誤,幫助他人解決困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糾援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幫助他人改正錯誤,解決困難的情景。在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我們都可以用糾援來形容幫助他人改正錯誤、解決困難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糾援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策·齊策四》。故事中,齊國國君齊襄公非常崇拜孟嘗君,對他十分信任。但是,有一次孟嘗君犯了一個錯誤,齊襄公就派人去糾正他的錯誤。這個故事后來就演變成了成語糾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糾援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糾援同學們的錯誤,幫助他們進步。
2. 這位老師總是糾援學生們的不足,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糾援這個成語和幫助他人改正錯誤、解決困難的情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糾援相關的成語,如糾纏不清、糾偏執、糾緝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經常糾援我們的寫字,讓我們寫得更漂亮。
2. 初中生:我會糾援同學們的數學題,幫助他們提高成績。
3. 高中生:作為班長,我會糾援同學們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更好地備考。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我會糾援同事的工作方法,幫助他們適應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