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然
基本解釋
公然斥責貌。 漢 賈誼 《新書·階級》:“故貴大臣定有其罪矣,猶未斥然至以呼之也,尚遷就而為之諱也。”
成語(Idiom):斥然
發音(Pronunciation):chì r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斥然指的是毫不猶豫地拒絕或排斥某人或某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斥然是由動詞“斥”和副詞“然”組成的成語。斥的意思是排斥、拒絕,然的意思是表示肯定、必然。斥然在一起表示毫不猶豫地排斥或拒絕某人或某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斥然常常用于形容態度堅決、毫不猶豫地拒絕或排斥某人或某事物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拒絕不良行為、拒絕不合理要求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斥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左傳》。據說,春秋時期的魯國國君魯哀公曾經對一位貪官說:“你的罪行如此之大,我不能容忍,我必須斥然拒絕你!”這句話后來演變成了成語“斥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斥然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形式上屬于形容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那些壞人的行為斥然拒絕。
2. 她的態度斥然決絕,不會妥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斥然。可以想象一個人毫不猶豫地用手指向前方,表示拒絕或排斥某人或某事物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含義相近的成語,如斥責、斥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斥然拒絕了我們的要求。
2. 初中生:他對那個欺負同學的人斥然決絕。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主席,我斥然拒絕了校長的提議。
4. 大學生:他對那個不守規矩的人斥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5. 成年人:面對不公正的待遇,她斥然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