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揚
基本解釋
(1).不損傷。《詩·魯頌·泮水》:“烝烝皇皇,不吳不揚。” 毛 傳:“揚,傷也。” 孔穎達 疏:“《釋詁》文揚與誤為類,故為傷。謂不過誤不損傷也。”
(2).不能散發(fā)。《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於是,王氣怨結而不揚,涕滿匡而橫流,即起歷階而去。”
(3).不振作。 漢 嚴忌 《哀時命》:“居處愁以隱約兮,志沉抑而不揚。” 唐 杜甫 《新婚別》詩:“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4).亦作“ 不颺 ”。謂容貌不英俊。《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颺;子若無言,吾幾失子矣。” 杜預 注:“顏貌不顯揚。” 唐 裴度 《自題寫真贊》:“爾才不長,爾貌不揚,胡為將,胡為相。”《金史·后妃傳上·海陵昭妃阿里虎等諸嬖》:“ 海陵 嘗曰:‘ 餘都 貌雖不揚,而肌膚潔白可愛。’”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二幕:“那時 曹丞相 要接見你們的使者,他覺得自己的相貌不揚,便請我的老師 清河崔琰 來代替他。”
英文翻譯
1.(容貌丑陋) bad-looking; ugly or awkward in appearance
成語(Idiom):不揚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ù y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表揚、不夸獎、不吹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揚是指不表揚、不夸獎他人或自己,不吹捧、不夸大事實或成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揚常用于形容個人或組織在取得成就或有優(yōu)點時,不張揚、不自夸,保持謙虛和低調。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過于自負、喜歡炫耀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揚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史記·鄒陽傳》中。相傳戰(zhàn)國時期,鄒陽是齊國的一位賢臣,他在齊國做官時,非常低調,不喜歡張揚自己的才能和功績。有一次,齊國國君想要表揚他,但鄒陽卻堅決不接受。他說:“君主表揚臣子,就像太陽照耀大地一樣,雖然太陽很偉大,但它并不揚言自己的偉大。”從此以后,人們用“不揚”來形容不喜歡張揚自己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揚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形容詞+動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依然保持了不揚的態(tài)度。
2. 在面對成功時,我們要懂得不揚,保持謙虛的心態(tài)。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卻不喜歡張揚自己,保持低調謙虛的態(tài)度,這樣就能記住不揚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謙虛、低調相關的成語,如謙虛謹慎、低調做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考了滿分,但他沒有揚揚自己。
2. 初中生:她在比賽中獲得了冠軍,但她并不揚揚自己。
3. 高中生:他被大學錄取了,但他沒有揚揚自己的成績。
4. 大學生:雖然他是學校的明星運動員,但他一直保持低調,不揚揚自己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