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莽
成語(Idiom):疏莽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ū m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疏忽大意,粗心大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疏莽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或態(tài)度粗心大意、不細心。這個成語常常用來批評那些做事不夠仔細、不夠細心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疏莽通常用于批評或警示他人不要粗心大意、不要疏忽大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疏莽來形容那些經常犯錯、不重視細節(jié)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疏莽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七年》。故事講述了一個叫鮑疏的人因為疏忽大意而給國家?guī)砹宋kU。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時刻保持警覺,不要因為粗心大意而犯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疏莽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疏”表示粗心、不細心,第二個字“莽”表示大意、不謹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考試中犯了很多低級錯誤,真是太疏莽了。
2. 他因為疏莽的行為而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走在路上,不小心踩到了一個疏忽大意的陷阱,摔倒在地的場景,以此來記憶疏莽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形容粗心大意的成語來擴展對這個主題的理解,如“粗心大意”、“大意失荊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疏莽地把作業(yè)本忘在家里了。
2. 初中生:他因為疏莽的錯誤答案而被老師批評了。
3. 高中生:她因為疏莽大意,錯過了一個重要的考試機會。
4. 大學生:他在實驗室里疏莽地操作,導致實驗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