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息
成語(Idiom):蠲息(juān xī)
發音(Pronunciation):juān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蠲息是指寬免、減免、取消債務或利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蠲息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蠲”指寬免、減免,而“息”指債務或利息。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債務或利息得到減免或取消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蠲息一般用于描述債務方面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政府減免貧困地區債務的舉措,也可以用來形容銀行或金融機構對借款人的利息進行減免。此外,蠲息也可以用來比喻減輕負擔或解除困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蠲息的故事起源有很多,其中一個著名的故事是關于古代中國著名政治家賈誼的故事。據說,在賈誼擔任宰相時,他曾經提出了一項減免農民債務的政策,使得農民們得到了蠲免利息的待遇,從而減輕了他們的負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蠲息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蠲”是動詞,表示寬免、減免,而“息”則是賓語,表示債務或利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對貧困地區的債務進行了蠲息,讓當地農民得到了減輕負擔的幫助。
2. 銀行決定對這位借款人的利息進行蠲息,以幫助他渡過難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使用“蠲”字的形狀和“息”字的含義來記憶這個成語。你可以想象一個農民在田地里努力工作,而他的債務卻被減免了,他得到了寬免的“蠲”;而“息”則表示利息,代表債務被取消后他的負擔減輕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蠲息這個成語感興趣,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債務制度,以及現代社會對貧困地區的幫助政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政府為了幫助貧困地區的農民,決定對他們的債務進行蠲息。
2. 初中生(13-15歲):銀行對這位借款人的利息進行了蠲息,讓他能夠渡過難關。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國家為了減輕農民的負擔,實施了蠲息政策,讓他們得到了一定的幫助。
4. 大學生(19-22歲):賈誼提出了一項減免農民債務的政策,使得農民們得到了蠲免利息的待遇,從而減輕了他們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