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轍
成語(Idiom):涸轍
發音(Pronunciation):hé z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水溝或車轍中的水干涸了,比喻沒有水可用或沒有辦法繼續前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涸轍是由“涸”和“轍”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涸意為水干涸,轍指車轍。涸轍形容水溝或車轍中的水干涸,比喻沒有水可用或沒有辦法繼續前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涸轍常用于形容資源匱乏或困境無法繼續前進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區的水資源枯竭,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企業或個人的資源枯竭,無法繼續經營或前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涸轍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僖公二十六年》。當時,齊國國君僖公帶領齊軍在戰場上與敵軍激戰,由于長時間作戰,齊軍的馬匹口渴得厲害,飲水困難。僖公下令將戰車推到水溝旁邊,希望能找到水源給馬匹喝水。然而,水溝中的水早已干涸,無法滿足馬匹的口渴。這個故事中的“涸轍”一詞,就是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涸轍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含義相近的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由于連續幾年的干旱,這個地區的水源已經涸轍了。
2. 由于資金鏈斷裂,這家公司的發展陷入了涸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涸”的發音和“河”相似。當河流干涸時,車轍中的水也會干涸,形成了涸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資源匱乏或困境無法前進相關的成語,如“干涸”、“窮途末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夏天太熱了,河流都涸轍了。
2. 初中生:由于連續的停水,我們家的水井也涸轍了。
3. 高中生:這個企業的資金鏈已經斷裂,發展陷入了涸轍。
4. 大學生:這個國家的能源枯竭,經濟發展陷入了涸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