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畫
成語(Idiom):鉛筆畫
發音(Pronunciation):qiān bǐ hu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問題或事物的描述或解釋過于簡單、膚淺,不夠深入和全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鉛筆畫是由鉛筆所繪制的畫作,通常是簡單的線條描繪,缺乏細節和深度。成語“鉛筆畫”比喻描述或解釋問題時過于簡單、膚淺,缺乏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或諷刺他人在解釋問題時不夠深入和全面,只看表面,缺乏思考和分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鉛筆畫”最早出現在清代文人紀曉嵐的《文心雕龍·辯證篇》中,原文為“筆畫千條,但其中有一條是真,一條是假。”后來演變為“鉛筆畫”,用以形容簡單粗淺的描述或解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是“鉛筆畫”,表示描述或解釋問題的方式;修飾部分是“千條”,表示眾多的描述或解釋中的一種。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只是鉛筆畫式地描述了問題,缺乏深入的分析。
2. 他的觀點太過鉛筆畫,沒有考慮到問題的復雜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鉛筆畫”的簡單線條描繪,來記憶成語的含義。想象在描述問題時只用簡單的線條,而沒有細節和深度,就好像是在畫鉛筆畫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畫蛇添足”、“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等,來提高對于描述和解釋的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給我們講解時,有些同學的問題只是鉛筆畫,沒有深入思考。
2. 初中生:在寫作文時,要注意避免使用鉛筆畫式的描述,要深入思考問題。
3. 高中生:在科學研究中,不能只停留在鉛筆畫的層面,要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