壚埴
成語(Idiom):壚埴(lú zhí)
發音(Pronunciation):lú z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土地肥沃,適合種植莊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壚,指田地中的土堆;埴,指土壤肥沃。壚埴比喻土地肥沃,適合種植農作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土地肥沃,適宜種植農作物的情況。也可用于比喻適合發展某種事業或行業的環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季氏》中有一則故事:孔子曾經贊美季氏的土地非常肥沃,適合種植莊稼,于是用“壚埴”來形容這片土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壚埴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別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片土地真是壚埴,種植糧食肯定會有好收成。
2. 這個地區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非常適合種植葡萄,真是一片壚埴。
3. 這個城市的經濟環境非常好,對于創業來說是一片壚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壚埴”聯想為“路滯”,表示路上有很多土堆,暗示土地肥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農業、土地肥沃有關的成語,例如“金玉滿堂”、“五谷豐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家鄉的土地非常壚埴,所以我們可以種植很多莊稼。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地區的土地肥沃,真是一片壚埴,適合發展農業。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迅速,創業的機會很多,真是一片壚埴。
4. 大學生及以上(19歲及以上):這個國家的土地資源豐富,是一片壚埴,非常適合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