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睚眥之忿 (yá zì zhī fèn)
發(fā)音(Pronunciation):yá zì zhī f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憤怒到極點,怒目而視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睚眥:眼角;忿:憤怒。睚眥之忿原指憤怒到極點,怒目而視的樣子。后來也泛指極度憤怒,憤恨到極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某人憤怒到極點,怒目而視的情況。例如:他對這件事情非常生氣,睚眥之忿,怒不可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魏公子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公子成為了秦國的人質(zhì)。秦國對他虐待不已,他非常憤怒,但無法報仇。最后,他終于等到了報仇的機會,他殺了秦國的宰相,將宰相的頭顱帶回魏國。當時,他的眼睛因為憤怒而瞪得像要爆裂一樣,所以人們形容他的憤怒為睚眥之忿。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睚眥 + 之 + 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那個人的侮辱后,睚眥之忿,立刻沖上去打了他一頓。
2. 她被人背叛后,滿臉睚眥之忿地離開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睚眥”想象成憤怒的眼睛,而“之忿”則表示憤怒到極點??梢酝ㄟ^想象憤怒的眼睛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憤怒相關的成語,如“怒發(fā)沖冠”、“憤世嫉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看到別人欺負我的好朋友時,我感到睚眥之忿。
2. 初中生:老師對我不公平對待,我感到睚眥之忿,但我選擇保持冷靜。
3. 高中生:面對社會不公平的現(xiàn)象,我感到睚眥之忿,希望能夠改變這種狀況。
4. 大學生:聽到那個政客的謊言,我感到睚眥之忿,對他失去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