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晷
成語(Idiom):膏晷(gāo guǐ)
發音(Pronunciation):gāo g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貪污受賄,暴露出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膏晷,古代用來測定太陽高度的儀器,用來計算時間。成語“膏晷”借指官員受賄行為被揭露,暴露出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官員受賄行為被揭發,或者指貪污腐敗的現象被曝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齊國有個官員叫晷,他貪污受賄,但一直沒有被發現。有一天,晷在朝廷上發表演講,不小心露出了袋里的金銀財寶,被人發現了他的貪污行為。從此以后,人們就用“膏晷”來形容官員貪污受賄被揭發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貪污數百萬元,終于被膏晷了。
2. 那個公司的貪污行為被膏晷后,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膏晷”拆分為“膏”和“晷”兩個部分進行記憶。膏可以聯想到油脂財富的象征,而晷則可以理解為測量時間的儀器。通過將這兩個部分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貪污腐敗相關的成語,如“貪贓枉法”、“貪污受賄”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10歲):那個小偷偷東西的事情被老師膏晷了。
2. 初中生(11-14歲):我們應該反對貪污腐敗,讓那些官員的膏晷行為曝光。
3. 高中生(15-18歲):這個報道揭露了一起地方政府的膏晷行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