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楸
基本解釋
高大的楸樹。古代常種于道旁。《離騷·九章·哀郢》:“望長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王逸 注:“長楸,大梓。言己顧望 楚 都,見其大道長樹,悲而太息。”《文選·曹植<名都篇>》:“鬭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 李周翰 注:“古人種楸於道,故曰‘長楸’。” 唐 李商隱 《訪人不遇留別館》詩:“卿卿不惜鎖窗春,去作長楸走馬身。” 宋 蘇軾 《韋偃牧馬圖》詩:“至今霜蹄踏長楸,圉人困臥沙壠頭。”
成語(Idiom):長楸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áng q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不受貪欲、誘惑的影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長楸是由“長”和“楸”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長”表示成長、發(fā)展,也表示高大、高尚;“楸”是一種樹木,象征堅定、正直。長楸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不受貪欲、誘惑的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長楸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的情況。可以用來夸贊一個人的高尚品質(zhì),也可以用來自我要求、勉勵自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長楸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隱公元年》這篇文章中。文章講述了一個叫楸突的人,他在困難的環(huán)境下仍然保持了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行為,因此被稱為“長楸”。這個故事成為了長楸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長楸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長”和“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真是一個長楸之人。
2. 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成為長楸,做一個有道德、有責任心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住長楸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高大的樹木,樹干筆直,象征著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成語來拓展對長楸這個成語的理解,如“高尚”、“正直”等相關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做一個長楸之人,要有好品德。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成為一個長楸之人,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一個長楸之人。
4. 大學生:大學生要自律自強,做一個長楸之人,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