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騅
基本解釋
項羽 所騎戰馬名騅,后人稱作烏騅。 明 楊慎 《詞品·虞美人草》:“ 唐 人舊曲云:帳中草草軍情變,月下旌旗亂。攬衣推枕愴離情,遠風吹下 楚 歌聲,正三更。烏騅欲上重相顧,艷態花無主。” 清 陳維崧 《法曲獻仙音·詠鐵馬同云臣賦》詞:“赤兔無成,烏騅不逝,屈作小樓簷馬。”《鏡花緣》第三九回:“那船順風吹去,就是烏騅快馬也趕他不上。”
成語(Idiom):烏騅(wū juì)
發音(Pronunciation):wū j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黑色的駿馬,比喻人才出眾或物品極為珍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烏騅是由“烏”和“騅”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烏,指黑色;騅,指一種黑色的駿馬。烏騅這個成語形容的是一匹黑色的駿馬,象征著非常珍貴的人才或物品。在古代,黑色的駿馬被視為稀有的,具有特殊的價值和品質。因此,烏騅這個成語也被用來形容人才出眾或物品非常珍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烏騅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人才出眾,特別是在藝術、科學、體育等領域中的杰出人才。此外,它也可以用來形容非常珍貴的物品,如收藏品、珠寶等。在日常生活中,當你想夸獎某人的才華或稱贊某物的價值時,可以使用烏騅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烏騅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春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貴族。孟嘗君非常喜歡馬匹,他養了很多駿馬,其中有一匹黑色的駿馬特別出眾,被稱為烏騅。烏騅的外表漆黑,但卻具有非常強大的力量和速度,成為孟嘗君的驕傲。后來,烏騅這個成語就以孟嘗君的烏騅馬為象征,用來形容非常出色的人才或物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烏騅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烏”和“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學校的烏騅,在音樂方面非常出色。
2. 這幅畫是一幅烏騅之作,價值連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烏騅成語與黑色的駿馬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匹黑色的駿馬非常稀有珍貴,代表著人才或物品的非凡價值。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多使用烏騅這個成語,并結合實際情境進行記憶和運用,以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人才或珍貴物品相關的成語,如“千里馬”、“珠玉在前”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班上有一位同學,數學非常好,真是我們班的烏騅。
2. 初中生:他在籃球比賽中表現出色,被認為是學校的烏騅。
3. 高中生:他的文學才華非常出眾,可以說是烏騅中的烏騅。
4. 大學生:這幅畫的藝術價值極高,可以稱之為烏騅之作。
5. 成人:這家公司的技術團隊都是烏騅,他們的能力非常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