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墉
基本解釋
四周城墻。《左傳·襄公九年》:“二師令四鄉(xiāng)正敬享,祝宗用馬于四墉,祀 盤庚 于西門之外。” 杜預 注:“墉,城也,用馬祭于四城,以禳火。”參見“ 四鄘 ”。
成語(Idiom):四墉
發(fā)音(Pronunciation):sì y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城墻的四層垛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墉是指古代城墻上的四層垛口,用來加固和防御城墻。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事物的結構堅固、穩(wěn)定,也可以比喻人的性格堅定不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四墉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事物的結構穩(wěn)固,可以用在描述建筑物、工程項目、計劃等方面。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堅定不移,毫不動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四墉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城墻建設。古代的城墻是為了防御敵人的入侵而建造的,四墉是城墻上的四層垛口,起到了加固城墻結構的作用。因此,四墉成為了形容事物堅固、穩(wěn)定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墉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大樓的結構像四墉一樣堅固,經(jīng)得起任何自然災害的考驗。
2. 他的性格像四墉一樣堅定,從不輕易改變自己的立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城墻上的四層垛口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城墻上,看到四個垛口,這樣就能記住四墉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城墻、古代防御工事相關的成語,如“城頭變幻,莫測高深”、“百步穿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城墻上的四墉非常高,看起來很厲害。
2. 初中生:這個計劃的結構就像四墉一樣穩(wěn)定,我們可以放心執(zhí)行。
3. 高中生:他的性格像城墻上的四墉一樣堅定,不會被外界的干擾所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