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節
成語(Idiom):裁節(cái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cái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裁剪和修整,指舍棄多余的部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裁節原指裁剪衣物,將多余的部分去掉,使之更加合身。后來引申為舍棄多余的事物或行為,使之更加簡潔、得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言行節制、行為簡潔有度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過于冗長或不恰當的言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裁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上》中,原文為“裁衣節用,割席斷纓”,意為裁剪衣物來節省用料,割斷席子上的纓帶。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引申為修整言行,舍棄多余的部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簡短而有力,完全符合裁節的原則。
2. 這個節目的編排非常裁節,沒有一絲多余的部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裁節”與裁剪衣物的動作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修整一件衣物,將多余的部分裁剪掉,以此來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節制和簡潔相關的成語,如“削足適履”、“一刀兩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媽媽告訴我,要裁節自己的玩具,不要亂丟東西。
2. 初中生:老師教我們寫作文時,要注意裁節冗長的句子,使文章更加簡潔明了。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裁節不必要的社交活動,專注于學業。
4. 大學生:在寫論文時,要學會裁節冗長的句子和冗余的內容,使論文更加精煉。
5. 成年人:工作中,我們應該裁節不必要的開銷,合理安排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