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茹柔吐剛
發音(Pronunciation):rú róu tǔ g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柔弱的人能夠吐露出堅定的意見和立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茹:吞下。柔:柔弱。吐:吐露。剛:堅定。表示柔弱的人能夠表達堅定的立場,不畏強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來形容柔弱的人在面對困難或壓力時能夠堅定自己的立場和意見。常用于贊美那些有勇氣堅持正義、不畏強權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茹柔吐剛原本是形容虞卿,他是戰國時期的一位貴族,雖然他外表柔弱,但在面對當時的強權統治者秦始皇時,他敢于吐露自己的堅定意見,表達自己的立場。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用來形容柔弱的人能夠堅定自己的立場和意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的固定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雖然看上去很柔弱,但是她茹柔吐剛,從不退縮。
2. 小明是個文靜的學生,但是當他發現不公正的事情時,他能夠茹柔吐剛,為正義發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茹柔吐剛的意思理解為“吞下柔弱,吐出堅定”,用來形容柔弱的人能夠吞下自己的柔弱,表達出堅定的立場和意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堅定立場有關的成語,如“堅持不懈”、“堅貞不屈”等,以豐富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雖然小明很害羞,但是他茹柔吐剛,勇敢地站出來回答問題。
2. 初中生:盡管小芳是個文靜的女孩,但她茹柔吐剛,堅決反對欺負同學的行為。
3. 高中生:盡管小杰是個內向的學生,但是他茹柔吐剛,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弱勢群體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