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憐孤惜寡
發音(Pronunciation):lián gū xī gu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憐憫孤寡之人,體恤他們的困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憐孤惜寡是指對孤獨寡言、缺乏幫助的人表示同情和關懷。這個成語強調了對弱勢群體的關心和支持,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善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贊美、嘉許那些關心弱者、關愛孤寡之人的人。也可用于批評那些冷漠無情、不聞不問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離婁下》中。孟子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一位著名哲學家,他在與離婁的對話中提到了這個成語,表達了他對關愛弱者的理念和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憐孤惜寡的結構是“憐孤”和“惜寡”兩個詞語的并列結構,強調了對孤寡之人的同情和關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去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真是憐孤惜寡的表現。
2. 這個慈善機構致力于幫助孤兒和貧困家庭,體現了憐孤惜寡的精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寒冷的冬天里,獨自一人站在街頭,他既孤獨又寡言,但有人對他表示了關心和同情,這就是憐孤惜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和支持,以及現代社會中關愛弱者的相關活動和組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憐孤惜寡,幫助那些沒有朋友的同學。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關心弱勢群體,憐孤惜寡。
3. 高中生:社會上有很多孤寡老人,我們應該憐孤惜寡,盡力幫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