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赗
基本解釋
禮贈助喪之物。《魏書·陽平王熙傳》:“詔有司監護喪事,禮賵有加。”
成語(Idiom):禮赗(lǐ zāi)
發音(Pronunciation):lǐ zā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禮貌周到,言行得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赗是指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得體,符合禮儀規范,能夠給人以良好的印象。這個成語強調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重禮節,尊重他人,并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展示自己的修養和教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赗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社交場合中的表現,特別是在與他人交往時表現得體、有禮貌。例如在商務會議、社交聚會、正式場合等,禮赗的表現可以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赗這個成語來源于《詩經·秦風·蒹葭》,原文為“蒹葭之齊,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它三四。維齊之厄,不可托也,蒹葭之齊,維葉有舞。君子之車,琫琫然。鸞聲噦噦,如月之恒。”其中“君子之車,琫琫然”一句形容了君子的車行駛得很平穩,不會晃蕩。后來,人們將“琫琫然”解釋為禮貌得體,從而形成了成語“禮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赗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總是禮赗得體,深受大家的尊敬。
2. 在重要的場合,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禮赗,不要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禮赗”與“禮貌得體”進行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另外,可以通過多讀、多寫、多運用這個成語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禮貌、修養相關的成語,如“禮尚往來”、“修身養性”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并提高自己的言行舉止。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和禮貌得體的同學一起玩耍。
2. 初中生:在社交場合,我們應該注意禮貌,保持禮赗的形象。
3. 高中生:大家都很喜歡她,因為她的言行舉止總是很禮赗得體。
4. 大學生:在求職時,展示自己的禮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