踣頓
成語(Idiom):踣頓(bó dùn)
發音(Pronunciation):bó d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跌倒或摔倒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踣頓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人或物體摔倒的情況。它通常用來形容摔倒時的動作,如身體向前傾斜、失去平衡、重重地落地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踣頓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人摔倒或跌倒的情況,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例如描述一個人在冰上滑倒、一個運動員在比賽中摔倒、或者一個小孩在玩耍時跌倒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踣頓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宣公十五年》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叫踣跛的人,在宣公十五年的春天,他去山上采摘野菜時不慎滑倒,摔得很重,于是人們就用他的名字來形容摔倒的樣子,從而形成了成語踣頓。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踣頓是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踣”是動詞,表示跌倒或摔倒,“頓”是量詞,表示一次動作或一次跌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不小心踣頓在地,嚇得大家都趕緊上前扶他起來。
2. 孩子們在雨中玩耍,一個不小心踣頓在泥水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踣頓這個成語與摔倒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跌倒時的動作和聲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摔倒、跌倒相關的成語,如“摔跤”、“撲地”等,擴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在操場上跑得太快,結果不小心踣頓在地。
2. 小學生:我在滑冰時一不小心踣頓在冰面上,摔得好疼。
3.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踣頓在地,但他并沒有放棄,繼續奮力前行。
4. 高中生:考試前夜,我熬夜復習,結果精疲力盡,差點踣頓在書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