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閽
基本解釋
◎ 叩閽 kòuhūn
[knock at official's gate to lodge complaint;go to the royal court to complain about one's wrong] 扣擊宮門,指官吏、百姓到朝廷訴冤
詳細解釋
吏民因冤屈等直接向朝廷申訴,謂之“叩閽”。《資治通鑒·唐昭宗大順元年》:“方且輕騎叩閽,頓首丹陛,訴姦回於陛下之扆座,納制敕於先帝之廟庭。”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生離》:“麟愁鳳泣,弟兄固當叩閽;兔死狐悲,親戚亦宜伏闕。”《清史稿·圣祖紀一》:“ 鎮筸 諸生 李豐 等叩閽言 紅苗 殺人,有司不問。” 魯迅 《墳·看鏡有感》:“直到 康熙 初,爭勝了,就教他做欽天監正去,則又叩閽以‘但知推步之理,不知推步之數’辭。”
成語(Idiom):叩閽
發音(Pronunciation):kòu h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別人守門,比喻擔任重要職務或責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叩閽是由“叩”和“閽”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取自《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叩閽者魯人也。”其中,“叩”指敲門,表示守門;“閽”指門衛,表示守門的人。叩閽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為別人守門,比喻擔任重要職務或責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叩閽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擔任重要職務或責任的人。可以用于形容任何一個擔任重要職務或責任的人,比如領導、管理人員、保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叩閽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門衛制度。在古代社會,守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職責,守門人必須保證門戶的安全和秩序。因此,叩閽這個成語就形成了,用來比喻擔任重要職務或責任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叩閽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任命為公司的總經理,成為了這個公司的叩閽。
2. 這位校長是學校的叩閽,他負責管理學校的一切運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叩閽”與“守門”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守門人員在門口敲門,表示他擔任重要職務或責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通過學習其他相關成語來擴展對“叩閽”的理解,比如“門可羅雀”、“門庭若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是我們家的叩閽,她負責照顧我們的生活起居。
2. 初中生:老師是學校的叩閽,他負責管理學校的教學工作。
3. 高中生:校長是學校的叩閽,他負責管理學校的一切事務。
4. 大學生:我被任命為學生會的叩閽,負責組織校園活動。
5. 成年人:公司的總經理是公司的叩閽,他負責管理公司的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