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孺
基本解釋
孩童。 唐 蕭穎士 《登宜城故城賦》:“市蕭條以罕人,盜充斥以盈路,微奔走之僕御,有啼呼之幼孺。”
成語(Idiom):幼孺(yòu rú)
發音(Pronunciation):yòu r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幼稚的孩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幼孺指的是幼稚、不成熟的孩子。在這個成語中,幼指年幼,孺指孩子。形容人年紀小,懵懂無知,缺乏經驗和智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幼孺一詞通常用來形容年幼的孩子,也可以用來指代思想、行為幼稚的人。可以用于描述兒童、學生或者某些成年人的幼稚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二年》中有一則故事。公元前686年,魯國有個名叫季康子的大臣,他的兒子年紀很小,但是非常聰明。有一天,季康子的兒子在家里跳舞,看上去非常可愛。季康子非常喜歡他兒子的表現,對他的孩子贊不絕口,稱他為“幼孺”。從此以后,人們就用幼孺來形容年幼的孩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幼孺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男孩雖然年紀小,但是一點都不幼孺,思維非常成熟。
2. 別看他年紀輕,但是他的思想比一些成年人都要成熟,一點都不幼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幼稚”這個詞進行類比來記憶。幼孺和幼稚在意義上有相似之處,都表示年幼、不成熟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幼孺相關的成語,比如“幼稚園”、“幼稚無知”等,來擴展對幼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雖然只有5歲,但是他的行為舉止一點都不幼孺。
2. 初中生:有些同學在學習上還有幼孺的表現,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雖然我們是高中生,但是也不能幼孺無知,要有更加成熟的思維方式。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遠離幼孺的行為,要有更加成熟的人生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