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濫鋪摸
基本解釋
猶作奸犯科。《古今小說·簡帖僧巧騙皇甫妻》:“怎見一僧人,犯濫鋪摸受典刑。案款已成招狀了,遭刑,棒殺髠囚示萬民。”
成語(Idiom):犯濫鋪摸(fàn làn pū mó)
發音(Pronunciation):fàn làn pū m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放肆行事,不顧法紀,胡亂摸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犯濫鋪摸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人行事放肆,不顧法紀,胡亂摸索。犯指違背、冒犯;濫指肆意、胡亂;鋪指摸索、探尋;摸指觸摸、試探。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行事放縱,不擇手段,不顧法律和道德準則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貶義,形容某人的行為不端,違背法紀,胡亂摸索,不顧后果。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守規矩、不講道德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孟子·滕文公上》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滕文公問孟子:“有人犯濫鋪摸,應該如何處置?”孟子回答:“百姓之中,有犯濫鋪摸者,官府應該嚴加懲治。”這個故事中的犯濫鋪摸成了一個貶義詞語,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放肆、不擇手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犯濫鋪摸的結構是“犯+濫+鋪+摸”,其中犯和摸是動詞,濫和鋪是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犯濫鋪摸,不顧他人感受。
2. 他的行為犯濫鋪摸,違反了道德底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使用聯想記憶法記憶這個成語。將“犯濫鋪摸”分解成犯、濫、鋪、摸四個部分,然后聯想一個人犯了錯誤(犯),胡亂摸索(濫+鋪+摸)著尋找解決辦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犯濫鋪摸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犯上作亂”、“濫竽充數”、“鋪張浪費”、“摸不著頭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犯濫鋪摸,老師批評了他。
2. 初中生:某某同學犯濫鋪摸,被校紀委嚴肅處理。
3. 高中生:他在考試時犯濫鋪摸,作弊被抓住了。
4. 大學生:有人為了達到目的犯濫鋪摸,不擇手段。
5. 成年人:這個政府官員犯濫鋪摸,濫用職權。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犯濫鋪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