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捐
成語(Idiom):糜捐(mí juān)
發音(Pronunciation):mí j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浪費財物、不加節制地捐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糜捐是由“糜”和“捐”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糜”表示浪費、揮霍,“捐”表示捐贈、施舍。糜捐指的是人們在捐贈、施舍時不加節制,不考慮實際需要和效果,而盲目浪費財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糜捐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個人或組織在捐贈、施舍時不加節制、不考慮實際需要的行為。例如,當一個人為了顯示自己的慷慨而不顧實際情況,大量捐贈不必要的物品時,可以說他糜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糜捐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五年》中的一則故事中。故事中,晉國國君襄公向齊國借兵,齊國國君田和答應借給他一萬人。然而,襄公卻不滿足于一萬人,一意孤行地要求借兵五萬。田和為了滿足襄公的要求,不顧實際情況,盲目地借給他五萬人。結果,晉國因為養不起這么多士兵,不得不將大部分士兵解散,導致了晉國的實力大幅削弱。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糜捐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糜捐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糜捐了大量的錢財,卻沒有取得任何實際效果。
2. 這個富豪以糜捐聞名,但他的捐贈并沒有真正改善社會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糜捐”與“浪費財物”、“不加節制”等詞語聯系起來記憶,幫助理解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浪費、節制相關的成語,如“揮金如土”、“鋪張浪費”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糜捐了很多玩具給我,但我并不需要那么多。
2. 初中生(14歲):有些學校糜捐了很多教材,但學生們并沒有真正受益。
3. 高中生(17歲):他以糜捐慈善活動聞名,但有人質疑他的動機和效果。
4. 大學生(20歲):社會上有很多糜捐行為,需要我們更加理性地對待慈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