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號
基本解釋
發出號令。《淮南子·覽冥訓》:“舉事戾蒼天,發號逆四時,春秋縮其和,天地除其德。”《后漢書·耿弇傳》:“以義征伐,發號響應,天下可傳檄而定。” 宋 梅堯臣 《吳沖卿鼓契》:“不知逄逄六街鼓,自此發號通帝闈。”《宋史·道學傳三·朱熹》:“為今之計,獨有斷自圣心,沛然發號,責躬求言,然后君臣相戒,痛自省改。”
成語(Idiom):發號(fā hào)
發音(Pronunciation):fā h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發出命令或指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號是指向下屬或部下發出命令或指示。這個成語強調了領導者的權威和指揮的能力。它常用于形容領導者或上級發出明確的命令,使下屬按照規定的方式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發號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軍事、政治、工作和學習等各個領域中的指揮和命令。比如在軍隊中,指揮官會向士兵發號施令;在工作中,領導者會發號使下屬按照工作計劃行動;在學校中,老師會發號讓學生按時完成作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軍事指揮。在古代戰爭中,將領需要向士兵發出明確的指示,以便士兵能夠按照指示行動。這樣可以保證整個軍隊的行動有序、高效。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成語逐漸引申為一種一般性的指揮和命令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發號是一個動詞短語,由“發”和“號”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發號施令,士兵們迅速行動起來。
2. 老師發號讓學生按時交作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發號”這個成語的發音和意義。可以想象一個領導者在發出命令或指示的時候,聲音很響亮,有一種掌控全局的感覺。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與“發號”相關的成語,如“號令”、“發令”等,以擴大對命令和指揮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發號,我們排隊進教室。
2. 小學生:班長發號,我們整齊劃一地跑步。
3. 初中生:校長發號,我們統一著裝參加活動。
4. 高中生:老師發號,我們按時完成作業。
5. 大學生:導師發號,我們按照研究計劃進行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