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血癆
基本解釋
中醫指婦女閉經、身體瘦弱、皮膚干枯、面色暗黑等癥狀。《歧路燈》第六五回:“俺家媳婦子,如今在家氣的有乾血癆了。”《醒世姻緣傳》第八回:“一個小丫頭,喚著 小青梅 ,年紀十六歲了,忽然害起乾血癆來。”
成語(Idiom):干血癆
發音(Pronunciation):gàn xiě l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非常虛弱、衰弱,憔悴不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血癆是由“干”、“血”和“癆”三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干”表示干癟、干燥,引申為虛弱;“血”表示生命力、精力;“癆”表示肺結核等疾病。整個成語形容人體虛弱、衰弱到了極點,憔悴不堪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身體虛弱、精神萎靡不振的狀態。可以用于形容長時間疲勞工作、患有嚴重疾病或長期受折磨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干血癆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的一段描述。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張仲景的醫學家,他在治療病人時,發現一位患有肺結核的病人身體非常虛弱,面色憔悴,病情非常嚴重。張仲景用了很多藥物治療,但效果甚微。最后,他用一種特殊的藥膏,涂抹在病人的胸部,竟然奇跡般地治愈了病人。從此以后,人們用“干血癆”來形容人的身體虛弱、憔悴不堪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血癆屬于形容詞短語類的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工作太辛苦了,現在看起來像個干血癆一樣。
2. 這位老人身體虛弱,面色蒼白,真是一副干血癆的樣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干癟、憔悴的樣子,就像患有嚴重疾病的干血癆患者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醫學的知識,以及其他形容人身體狀況的成語,可以進一步擴展對干血癆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生病了,躺在床上像個干血癆一樣。
2. 小學生:媽媽工作太辛苦了,每天回家都像個干血癆一樣。
3. 中學生:考試前通宵復習,第二天上課時像個干血癆一樣。
4. 大學生:熬夜寫論文導致身體虛弱,現在看起來像個干血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