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衛
基本解釋
手持兵仗的侍衛。《晉書·姚襄載記》:“戰騎度 淮 ,見 豫州 刺史 謝尚 于 壽春 , 尚 命去仗衞,幅巾以待之。”《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二年》:“ 堅 潛令 賁 部伍仗衛,因召公卿,謂曰:‘欲求富貴者宜相隨。’” 胡三省 注:“仗衛,執仗而宿衛之兵也。”《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五》:“ 同光 二年春正月庚子朔,帝御 明堂殿 受朝賀,仗衞如式。”
成語(Idiom):仗衛
發音(Pronunciation):zhàng w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依靠武力保衛和捍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仗衛是由“仗”和“衛”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仗”指武器、兵器,“衛”指保衛、捍衛。仗衛的意思是依靠武力來保護和捍衛。這個成語強調了使用武力保衛自己的權益和利益的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仗衛常用于形容人們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或利益而采取武力行動的情景。也可以用來形容保護國家、家庭、朋友等重要事物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仗衛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記載。這個成語可能源于古代戰爭時期,人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土地、財產和生命而使用武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仗衛逐漸演變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保護自己權益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仗衛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詞語,其中,“仗”是第三聲,“衛”是第四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得不采取仗衛的行動。
2. 在面對威脅時,我們必須仗衛自己的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仗衛”這個詞語的發音和意義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武器,站在自己的領土上,保護自己的權益和利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仗衛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仗劍江湖”、“保衛家園”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英雄一樣,仗衛自己的夢想。
2. 初中生: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仗衛弱勢群體的權益。
3. 高中生:在國際舞臺上,我們要用實力仗衛國家的尊嚴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