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橐
成語(Idiom):垂橐(chuí tuó)
發音(Pronunciation):chuí t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胸懷寬廣,仁義之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垂橐是由“垂”和“橐”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垂,指垂下,下垂。橐,古代用來裝糧食的器具。垂橐比喻胸懷寬廣,心地仁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垂橐一詞常用于贊美人的胸懷寬廣,心地善良,具有仁義之心的人。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待他人寬容、慷慨大方,不計較個人得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垂橐一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春秋時期,晉國的大夫孟嘗君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了一個乞丐。乞丐向孟嘗君討要糧食,孟嘗君立刻下車,將自己裝糧食的橐卸下來,倒給了乞丐。孟嘗君的這種寬厚胸懷和仁義之心被人們傳頌,后來就有了“垂橐”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垂橐的結構是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胸懷垂橐,樂于助人。
2. 這位企業家不僅事業有成,而且胸懷垂橐,經常捐款幫助貧困地區的人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垂橐拆分為垂和橐兩個字,垂像一個人低下頭來,表示謙虛和寬容;橐像一個糧食袋,表示豐富和慷慨。通過形象化的記憶,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孟嘗君和他的事跡,以及其他與仁義之心相關的成語,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胸懷垂橐的好同學,總是樂于幫助別人。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有垂橐之心,不僅要關心自己的成績,還要關心其他同學的困難。
3. 高中生:作為學生干部,我要胸懷垂橐,為同學們解決問題,幫助他們度過困難。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有垂橐之心,關心社會問題,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