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節
基本解釋
(1).即髦節。朝廷使者用作憑證的符節。 唐 獨孤及 《送李賓客荊南迎親》詩:“當為天北斗,曾使海西陲。毛節精誠著,銅樓羽翼施。”
(2).即髦節。道士用來表示法力的符節。 唐 王維 《送方尊師歸嵩山》詩:“仙官欲往 九龍潭 ,毛節朱幡倚石龕。”毛,一本作“ 旄 ”。 唐 盧綸 《太白西峰偶宿單祝二尊師石室》詩:“毛節未歸海,丹梯閑倚空。”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魂游》:“大羅天上柳煙含,你毛節朱旛倚石龕。”參見“ 髦節 ”。
英文翻譯
1.【醫】chaetomere
成語(Idiom):毛節(máo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máo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節操、品行、道德修養。形容人非常正直、堅守原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毛節是由“毛”和“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毛指細小的絨毛,節指節操、品行。形容人的品行非常謹慎、保守、正直,不隨便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人非常正直、堅守原則的行為,常用于褒義。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誘惑或困難時,能夠堅守自己的原則,不為外界所動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齊策六》中有一則故事,齊國大夫孟嘗君問齊國太宰田忌,如果馬跑得快,是否可以贏得比賽。田忌回答說,不僅要馬跑得快,還要看馬的毛節,指的是馬的血統和品質。后來,毛節這個詞逐漸被用來形容人的品行和節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有毛節的人,從不接受賄賂。
2. 在面對誘惑時,她總能堅守自己的毛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只有細小絨毛的動物,代表著一個人的品行和節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品行、道德修養相關的成語,如“廉潔奉公”、“忠誠不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是一個有毛節的好孩子,他從不欺負別人。
2. 小學生:老師表揚了我,說我是一個有毛節的學生,從不作弊。
3. 中學生:作為班長,我要帶頭做一個有毛節的學生,嚴守紀律。
4.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我要努力培養自己的毛節,成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