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闋
基本解釋
謂當日即盡。《漢書·王莽傳上》:“克身自約,糴食逮給,物物卬市,日闋亡儲。” 顏師古 注:“闋,盡也。日闋,言當日即盡,不蓄積也。”《漢書·王莽傳下》:“四方皆以飢寒窮愁起為盜賊,稍稍羣聚,常思歲熟得歸鄉里。眾雖萬數……不敢略有城邑,轉掠求食,日闋而已。” 顏師古 注:“闋,盡也。隨日而盡也。”
成語(Idiom):日闋
發音(Pronunciation):rì q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太陽落山的時候,光線暗淡,天色漸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日闋是由“日”和“闋”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日”指的是太陽,表示白天的時光;“闋”指的是暗淡、黯淡,表示天色漸晚。合在一起,日闋形容太陽下山后的光線暗淡、天色漸晚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日闋多用于描寫天色漸晚的場景,也可用于比喻事物逐漸失去光彩或衰落的狀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日闋來形容太陽落山后的黃昏時光,或者用它來形容事物的光彩逐漸消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日闋的故事起源于《淮南子·天文訓》。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許由的學者,他喜歡觀察自然現象。一天,許由觀察到太陽落山時,光線逐漸暗淡,天色漸晚。他感嘆道:“日闋之時,天地昏暗,萬物失光。”后來,人們就用“日闋”來形容太陽落山后的暗淡場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日闋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日”和形容詞“闋”組成,沒有謂語成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夕陽西下,山間的景色漸漸變得日闋。
2. 她的美麗在歲月的沉淀中逐漸日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日闋”與太陽落山后的黃昏時光聯系起來,想象太陽下山后的光線逐漸暗淡,天色漸晚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太陽、天氣和自然現象相關的成語,例如“旭日東升”、“晴天霹靂”等,以豐富詞匯量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太陽落山后,天空變得日闋,我知道該回家了。
2. 初中生:他的成績一直在下降,好像是在日闋。
3. 高中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一旦失去進取心,就會陷入日闋的狀態。
4. 大學生:畢業后,他的激情逐漸日闋,需要重新找回自己的目標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