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力
基本解釋
(1).協力;合力。《韓非子·功名》:“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戴之,故安。”《新唐書·吐蕃傳上》:“但上下一力,議事自下,因人所利而行,是能久而彊也。”
(2).一把氣力。指一人之力。 清 劉向 《新序·刺奢》:“聞大王將起中天臺,臣愿加一力。”
(3).盡力;竭力。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謝惠國坐亡》:“使臣至是一力回護,幸而免焉。”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 張生 ,你若端的不曾做女婿呵,我去夫人根前一力保你。” 周立波 《桐花沒有開》二:“ 張三爹 說:‘會選的選兒郎,不會選的選田莊’,一力主張把侄女嫁給這個年輕力壯的雇農。”
(4).獨力。《初刻拍案驚奇》卷九:“開棺之罪,我一力當之,不致相累。”《西游記》第八七回:“ 三藏 恐他們闖禍,一力當先。” 清 李漁 《凰求鳳·情餌》:“既然如此,連你娶親的事,我也一力擔當。”
(5).一個仆人。《南史·隱逸傳·陶潛》:“ 潛 為 彭澤 令,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王小官人》:“只今往 和州 ,擬假一力,負至 東陽鎮 問渡。”
英文翻譯
1.do one's best; do all one can
成語(Idiom):一力(yī lì)
發音(Pronunciation):yī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全力以赴,盡全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力是一個表示盡全力去做某事的成語。它強調全身心地投入,毫不保留地付出努力,不達目的不罷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力常用于鼓勵、勸勉、激勵他人,表達要全力以赴、不懈努力的意愿。也可以用于自我激勵,提醒自己要堅持不懈地追求目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僖公十四年》:“一力于公,公必有力于國。”意思是如果你全力支持國家,國家必定會給予你力量。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表示個人全力以赴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力是由“一”和“力”兩個字組成的,表示全力以赴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一力以赴,付出了很多努力。
2. 在困難面前,我們要一力扛起責任,不退縮不放棄。
3. 老師鼓勵學生們要一力向前,不斷進取,追求卓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力理解為“一種力量”,表示全身心地投入,全力以赴。可以通過反復使用這個成語,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努力、堅持相關的成語,如“竭盡全力”、“全力以赴”等,擴大詞匯量,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一力學習,爭取考上好的中學。
2. 初中生: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我決定一力追求,不放棄。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會一力以赴,全力備戰。
4. 大學生:找工作不容易,我要一力拼搏,爭取找到理想的工作。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會一力承擔責任,努力做好每一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