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rén zhì yì jìn ㄖㄣˊ ㄓㄧˋ ㄧˋ ㄐㄧㄣˋ仁至義盡(仁至義盡)
◎ 仁至義盡 rénzhì-yìjìn
[most perfectly fulfilled both in love and duty] 表示對人的規勸和幫助已經達到最大限度
虛極靜篤道乃見,仁至義盡余何憂。——宋· 陸游《秋思之十》
詞語解釋
rén zhì yì jìn ㄖㄣˊ ㄓㄧˋ ㄧˋ ㄐㄧㄣˋ仁至義盡(仁至義盡)
語出《禮記·郊特性》:“蠟之祭,仁之至,義之盡也。” 孔穎達 疏:“不忘恩而報之,是仁;有功必報之,是義也。”原指古時年終極其虔誠地祭享對農事有功的諸神、萬物,以為報答,謂蠟祭極盡了仁義之道。后用以形容對人的愛護、關心、幫助盡了最大努力。 宋 陸游 《秋思》詩之十:“虛極靜篤道乃見,仁至義盡餘何憂。”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圣作明述,仁至義盡,臺省諸公尚其知感知畏哉!” 冰心 《斯人獨憔悴》:“況且他們還說和我們共同管理,總算是仁至義盡的了!”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仁至義盡
成語(Idiom):仁至義盡
發音(Pronunciation):rén zhì yì j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對他人施以最大的仁愛和盡最大的力量去幫助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仁至義盡”是由“仁”、“至”、“義”和“盡”四個字組成的。其中,“仁”表示仁愛、慈悲之心;“至”表示到達、達到的意思;“義”表示正義、道義;“盡”表示達到極限、做到最大程度。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對他人施以最大的仁愛和盡最大的力量去幫助他人,表達了對他人的無私奉獻和付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對他人的關懷和幫助非常周到和徹底,不遺余力地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人。可以用于贊美一個人的善良和仁愛之心,也可以用來自勉,激勵自己在幫助他人時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仁至義盡”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韓非子列傳》。故事中,韓非子曾經給趙國的趙王提出了一個建議,讓他派人去募兵,幫助魏國抵抗強大的秦國。趙王對此非常感動,認為韓非子的建議是出于對國家和人民的仁愛之心,于是對韓非子說:“你的仁愛和幫助已經到達了極致,盡到了應該盡的義務。”于是,就有了成語“仁至義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仁至義盡的結構是由四個漢字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朋友的幫助真是仁至義盡,從來不計較得失。
2. 這位醫生在救治病人時,總是以仁至義盡的精神去對待每一個病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成語“仁至義盡”:
1. 將成語拆分為四個字分別記憶,理解每個字的含義和意義。
2. 通過構建一個故事情節,將這四個字串聯起來,幫助記憶成語的整體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一步學習和理解成語“仁至義盡”:
1. 探究其他與“仁至義盡”相關的成語或詞語,如“仁心仁術”、“義無反顧”等。
2. 閱讀相關的文章和故事,了解更多關于仁愛和奉獻的故事和事例。
3. 將“仁至義盡”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彰顯仁愛精神和盡力幫助他人。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會盡力幫助同學們,讓大家感受到我對他們的仁至義盡。
2. 初中生:作為學生干部,我要盡最大的努力為同學們提供幫助,做到仁至義盡。
3. 高中生:在面對困難時,我們應該以仁至義盡的精神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4. 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人,做到仁至義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