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度
基本解釋
(1).王者的德行器度。《左傳·昭公十二年》:“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 孔穎達 疏:“思使我王之德度,用如玉然,用如金然,使之堅而且重,可寶愛也。” 南朝 宋 鮑照 《為柳令讓驃騎表》:“方之微臣,被安足齒,齊此而歸,懼塵王度。” 宋 蘇軾 《張道安見示近詩》詩:“愿公正王度,《祈招》繼愔愔。”
(2).先王的法度。《文選·張衡<東京賦>》:“奢未及侈,儉而不陋。規遵王度,動中得趣。” 薛綜 注:“度,先王之法度,舉動合禮之意也。” 宋 司馬光 《讀穎公清風集》詩之一:“ 伊 皋 垂訓皆王度, 周 召 陳詩盡國風。” 章炳麟 《原道中》:“賢良文學既褊陋,而吏識王度,通故事。”
(3).猶王法。《南齊書·謝超宗傳》:“何以糾正邦違,式明王度?” 唐 杜甫 《宿花石戍》詩:“ 山東 殘逆氣, 吳 楚 守王度。”
成語(Idiom):王度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d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君主行使權力時的度量和分寸,也可指權力的大小和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王度是由“王”和“度”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王”指的是君主,也可泛指權力;“度”指的是度量、分寸。王度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君主行使權力時的度量和分寸,以及權力的大小和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王度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君主或權力者在行使權力時要有度量和分寸,不可過度或不足。在現代社會中,也可用來形容任何人在處理事情時要有適當的度量和分寸。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王度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是,這個成語的含義源于中國古代君主治國的理念。君主在行使權力時,需要有適當的度量和分寸,不能過度或不足,以保持國家的穩定和治理的公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王度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領導者,你要懂得王度,不能過度干預員工的工作。
2. 在家庭中,夫妻之間要有王度,不可過度干涉對方的私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王”字和“度”字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君主(王)拿著一個尺子(度)在衡量權力的大小和行使的分寸。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中國成語和文化,可以閱讀相關的成語故事和經典著作,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文化和歷史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有王度,不能吃太多糖果。
2. 初中生:作為班級的班長,我要懂得王度,不能對同學們太過嚴厲。
3. 高中生:在考試中,我們要有王度,不能花太多時間在一道題上。
4. 大學生:在社交場合中,我們要有王度,不能過度吹噓自己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