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徒
基本解釋
(1).合時順俗的人。《莊子·秋水》:“當其時順其俗者,謂之義徒。” 王先謙 集解:“時俗可行,而順舉之者,則世以為義徒。可見貴賤有時。”
(2).猶義兵。《后漢書·傅燮傳》:“徐至鄉里,率厲義徒,見有道而輔之,以濟天下。”《宋書·劉康祖傳》:“ 太祖 欲大舉北伐, 康祖 以歲月已晚,請待明年,上以 河北 義徒并起,若頓兵一周,沮向義之志,不許。”
(3).指義附。《晉書·祖逖傳》:“賓客、義徒,皆暴桀勇士。”參見“ 義附 ”。
義徒(yì tú)
發音:yì tú
基本含義:指忠誠義氣的朋友。
詳細解釋:義徒是由“義”和“徒”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義徒的基本含義是指忠誠義氣的朋友。這個成語強調了朋友之間的忠誠和信任,表示朋友之間應該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共同度過困難和挫折。
使用場景: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忠誠。可以用來形容朋友之間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關系,也可以用來形容朋友在困難時刻不離不棄、共同戰勝困難的精神。
故事起源:成語“義徒”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忠臣和他的朋友。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叫做楊國忠的官員,他非常忠誠于國家和皇帝。后來,楊國忠被一些人陷害,被貶到了一個偏遠的地方。在這個困難的時刻,他的朋友們都離開了他,只有一個叫做王義的朋友一直陪伴著他,不離不棄。最終,楊國忠重新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回到了朝廷,而這個故事也成為了后來形成成語“義徒”的來源。
成語結構: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前面的“義”意為忠誠義氣,后面的“徒”意為朋友。
例句:
1. 他們是真正的義徒,無論遇到什么困難,總是互相支持。
2. 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只有一個義徒留在他身邊。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楊國忠和王義的故事,想象他們之間的忠誠和友誼,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友誼和忠誠相關的成語,如“朋友如手足”、“忠誠老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好朋友是義徒,我們互相幫助,一起度過了很多快樂的時光。
2. 初中生:他們是真正的義徒,無論遇到什么困難,總是互相支持,一起戰勝困難。
3. 高中生: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只有一個義徒留在他身邊,給予他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