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余糧
基本解釋
藥名。石類,即禹馀糧之精者。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三》:“ 泰山 有太乙餘糧,視之,石也。石上有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黃。相傳 太乙 者, 禹 之師也,嘗服此而棄其餘,故名。”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一·太一馀糧》。
成語(Idiom):太一余糧
發音(Pronunciation):tài yī yú l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多余的食物或糧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太一余糧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太一指的是古代神話中的太一山,也被稱為太山,是中國五岳之一;余糧指的是多余的食物或糧食。太一余糧的基本含義是指多余的食物或糧食。在古代,太一山是一個富饒的地方,糧食豐富,所以太一余糧也成為形容食物過剩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太一余糧常用于形容食物過剩或物資充裕的場景,也可以用來比喻財富充裕或資源豐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太一山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山上的土地肥沃,產出的糧食豐富。太一山的居民因此生活富足,食物充裕,所以太一余糧成為了形容食物過剩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太一余糧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的意思如下:
- 太(tài):指太一山,也被稱為太山。
- 一(yī):表示多余的意思。
- 余(yú):表示多余的意思。
- 糧(liáng):指食物或糧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冰箱里裝滿了各種各樣的食物,簡直是太一余糧。
2. 這家餐館的菜量很大,每次都會有太一余糧。
3. 這個城市的糧食產量很高,太一余糧被用來援助其他地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太一余糧與太一山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太一山上豐富的糧食,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食物、糧食相關的成語,如“錦上添花”、“杯弓蛇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6-12歲):今天媽媽做了太多的菜,我們家有太一余糧。
- 初中生(13-15歲):學校食堂的飯菜太多了,每天都有太一余糧。
- 高中生(16-18歲):這個城市的糧食產量很高,所以每年都會有太一余糧用來援助其他地區。
- 大學生及以上:這家餐館的菜量很大,每次都會有太一余糧,可以打包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