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源
基本解釋
上游;上流。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吳 故宮亦有 香水溪 ,俗云 西施 浴處,人呼為 脂粉塘 , 吳王 宮人濯粧於此溪上源,至今馨香。” 唐 元禎 《賽神》詩:“阿膠在末派,罔象游上源。”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二》:“ 震澤 上源,皆山環之,了無大川。”《元史·河渠志一》:“ 世祖 時開 通惠河 ,安置閘座,全藉上源 白浮 、 一畝 等泉之水以通漕運。”
成語(Idiom):上源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g y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根源、起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上源是一個形容詞短語,意為“事物的根源、起源”。它用來描述某個事物或現象的起始點,強調了解事物的起源對于理解其發展和變化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上源常用于學術、哲學、文化等領域,用來討論事物的起源和演變。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來強調某個問題或現象的根本原因。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暫無相關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上源是由形容詞“上”和名詞“源”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只有了解事物的上源,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本質。
2. 這個問題的上源在于我們忽視了基本的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上源”理解為“事物的源頭在上面”,通過這個記憶技巧來記住其含義。也可以聯想“上天”的意象,表示事物的起源來自于上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書籍,了解更多關于事物的起源和根源的概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學習歷史,了解國家的上源。
2. 初中生:科學的發展需要深入研究事物的上源。
3. 高中生:只有了解文化的上源,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
4. 大學生:研究生態學要從生態系統的上源入手。